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民防空建设的一般规律,是人民防空建设诸要素之间及其与人民防空建设发展进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发展趋势,是人民防空建设中各种矛盾运动的必然性。人民防空建设的一般规律寓于人民防空建设之中,对人民防空建设实践起制约作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本质属性。人民防空建设的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在人民防空建设中必须遵循人民防空建设的一般规律,以指导和组织人民防空建设。如果违背人民防空建设的一般规律,就会在人民防空建设的实践中遭受挫折和损失。
战争牵引规律
战争牵引规律揭示的是人民防空建设与战争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民防空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备属性决定了人民防空建设必须适应战争的要求。人民防空是现代战争的产物,并随着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人民防空建设服务于战争的根本属性,决定了人民防空建设必须接受战争的严格检验。
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战争的发展,不断对人民防空建设提出新的挑战,牵引着人民防空建设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以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这一规律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防是现代战争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战争史。武器装备的变革,使战争形态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以来,飞机、导弹、核武器以及各种军事卫星和航天兵器的出现,使现代战争的范围从地面、海上扩展到空中,开辟了除陆战场、海战场以外的第三战场,城市和居民遭到了来自空中的巨大威胁,数以千计的城市在空袭中变为废墟,数以百万计的平民在空袭中遇难。
有进攻的矛,就会有防御的盾。空袭兵器问世以后,人类出于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千方百计寻求防护。一方面,开始研制各种防空兵器来对付敌人的空袭兵器;另一方面,采取措施保护城市和居民免遭敌空袭兵器的杀伤破坏。于是,自从空袭兵器出现并应用于战争以后,人民防空(国外称为民防)作为一种消极防空的手段就应运而生。由于人民防空建设是现代战争的产物,因此,现代战争的存在是人民防空建设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这是战争牵引规律的第一个反映。
2、人防随战争威胁程度而起伏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当国家和人民感到严重的战争威胁时,战备观念就强;反之,当远离战争时,和平麻痹思想就会抬头。人民防空建设作为战备建设,也随着现代战争威胁程度的大小而起伏。
建国初,国民党飞机先后轰炸了上海、福州、广州等市,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侵朝美军轰炸了我国东北集安、丹东、长甸等城镇与乡村,炸死炸伤我居民1000余人。面对来自空中的威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立即指示军队和沿海城市采取防范措施。中央于1951年5月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全国人民防空委员会,并在部分内地和沿海大中城市成立机构,构筑防护工程,建立防空警报设施。1953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防空工作会议。此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在东北和沿海大城市加强了空军和防空力量,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人民防空设施建设和防空知识教育与演练,配合抗美援朝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了反破坏、反轰炸、反细菌战的斗争,有效地防范和减轻了空袭危害,保护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1958年,随着朝鲜的结束,空袭威胁减小,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撤销,人民防空的日常工作由公安部承担。到60年代,人民防空管理部门取消,人民防空建设转入低潮。
1969年,中苏边境武装冲突爆发。面对战略核武器和轰炸机的严重威胁,人民防空建设又一次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对不重视人民防空工作的问题提出严厉的批评,指示要加强城市防空,并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中央成立了由周恩来总理任组长的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决定将人民防空工作由移交总参谋部管理。全国迅速掀起了以挖防空洞为重点,家家户户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的人民防空建设高潮,对制约和延缓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形势进行了科学判断,指出: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随着战争威胁的减小,党中央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机遇,适时调整国家发展战略,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英明决策。与之相适应,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实行了战略转变,一切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人民防空建设由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主旋律”,一下降到了从属的地位上。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对人民防空建设的投资大量减少,人民防空建设又一次转入低潮。
90年代以来,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运用,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施大规模空袭成为进攻一方的首选手段,空袭的突然性、精确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大,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攻防双方斗争的焦点,并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高技术空袭成为主要威胁,人民防空建设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未来我们保卫国家、抵御外来侵略的防卫作战中,人民防空的作用十分关键。防空建设搞得好不好,关系到国家战略全局。”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人民防空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人民防空事业进入了依法建设和依法管理的发展时期;江泽民、朱总理签发了《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主要职责》,明确规定了人民防空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各级人民防空机构保持了健全和稳定;结合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全面开展人民防空建设,大力推进平战结合,进一步增强了人民防空建设的生机和活力。2000年1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了人民防空建设跨世纪发展战略;2002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通知》下发,全面、系统、科学地明确了人民防空的性质、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任务和措施,人民防空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005年10月的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就是人民防空工作的一次里程碑,这次会议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防空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大力推进人民防空建设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防空袭准备向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防空袭准备转变,由单一的防空袭体制向防空防灾相结合的体制转变,由以行政命令为主管理的模式向依据法律法规为主管理的模式转变,努力提高人民防空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抗毁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人民防空开始由单一防空向防空防灾一体化转变。2010年10月的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提出要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建设重点,搞好平战结合,努力构建与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确保战时有效应对现代空袭,确保在平时服务、急时应急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6年5月第七国人民防空会议召开。习近平在会见与会代表时指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强调要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要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提高防空袭斗争能力,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要转变人防建设发展方式,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推进军民融合,努力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发挥军政共同领导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军事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
人民防空建设随着战争威胁程度的大小而起伏,是战争牵引规律的第二个反映。
3、人防须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
人民防空建设是现代战争的产物,其根本宗旨,是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人民防空建设必须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以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为基点,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进行,使之适应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军队有一句话,叫做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引入到人民防空建设,就是仗怎么打,人民防空就怎么建设。
60年代末,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和战争的特点,人民防空建设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着眼敌人实施大规模轰炸和使用核、生、化武器,打了一场“深挖洞”的人民战争。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军事斗争格局的变化和高技术空袭兵器的广泛应用,人民防空建设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把赢得高技术条件下防空袭斗争作为人民防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把攻势防空作为人民防空的重要指导原则;把构建一体化的防空体系作为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目标;把防护重要经济目标作为人民防空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各级人民防空部门紧紧跟踪国际军事战略格局的新变化,深入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空袭的特点和规律,寻找人民防空建设的有效对策。仗怎么打决定了人民防空建设就怎么搞,从“深挖洞”,大搞群众运动,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到立足于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人民防空建设必须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是战争牵引规律的第三个反映,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原理。
经济制约规律
经济制约规律揭示的是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对人民防空建设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即首先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其次是国民经济状况或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建设是人民防空建设的基础,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人民防空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人民防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全民的战备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国家经济实力强大,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单位和个人财力雄厚,就可以加大对人民防空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建设质量。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雄厚,长期以来在民防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民防建设具有较高的水平。据国外公布的资料,美国每年投入民防经费为8-10亿美元。瑞士在1971-2000年的29年中,投入民防经费30亿美元,平均每年高达1.05亿美元。德国、瑞典、芬兰等国的年度民防经费也在1亿美元以上,其中芬兰的民防经费已占军费开支的20%。目前,美国修建的地下防护工事可容纳总人口的57%,前苏联修建的地下防护工事可容纳总人口的68%,瑞士、瑞典修建的地下防护工事可容纳总人口的90%以上,而以色列修建的地下防护工事则能够容纳全国人口的100%。日本自1957年在大阪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商业街以来,至今已成为世界上地下街最多的国家。许多国家还在大中城市兴建地下城。我国人民防空建设起步较晚,建国以后,国家百废待兴,加上经济基础薄弱,用于人民防空建设的经费很少,人民防空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一日千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了,财政用于人民防空建设的经费就相应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落实人民防空收费政策就有了可靠保障;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发展,为人民防空建设提供了新的天地;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人民防空建设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民防空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人民防空建设实行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和地方财政用于人民防空建设经费大大增加,加上社会负担的人民防空经费,以及利用优惠政策,以合资、合作、股份制、独资、发行债券、贷款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吸引的资金,每年人民防空建设经费投入比改革开放以前增加了几倍,有的省、市甚至增加了十几倍、几十倍,人民防空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人民防空建设受经济的直接制约,依赖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搞好人民防空建设,必须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经济制约规律决定了人民防空建设应当正确处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保障和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从而为人民防空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是要充分考虑国家和地区现有的经济承受能力,量体裁衣,区分轻重缓急,有重点地进行建设,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少花钱多办事,办大事。二是要通过加强人民防空建设,提高综合防护能力,遏止和延缓战争,为经济建设争取较长时间的安全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防灾救灾的功能,减少灾害和工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为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三是要坚持平战结合的方针,利用人民防空设备设施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增加税收,方便群众生活,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科技强业规律
科技强业规律揭示的是人民防空建设与科学技术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首要推动力,是强国强军的神奇战斗力。综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增强,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在引发一场全球性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也促使军事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世界军事革命的新形势,党中央、中央军委敏锐地抓住了高新科技这个当代军事变革的“龙头”,作出了科技强军的战略决策。作为这一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进一步提出人民防空建设要坚持科技强业,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
1、增强人防总体防护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不仅武器装备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作战指导思想和作战方式也发生了巨变。战场数字化、军队知识化、武器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变革的大趋势。
人民防空建设坚持科技强业,正是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大背景下确立的。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发展高、精、尖的武器装备,凭借其空中力量的优势,利用“技术差”,通过空袭达到其政治和军事目的。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来看,空袭已经成为独立的作战样式登上了战争的舞台,来自空中高技术兵器袭击的威胁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防空建设离开了高科技是不行的。为了应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空袭的新特点,把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新型材料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高技术引入人民防空建设领域,提高其科技含量,缩小与军事强国的技术差,以“高”制“高”,就能够使人民防空的综合防护能力大大增强。
2、提高人防队伍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在人民防空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人民防空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熟悉人民防空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业务知识外,还要掌握军事高科技知识、高技术空袭兵器的性能和现代空袭作战的特点及规律,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等高技术;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使用高技术设备设施进行人民防空建设,等等。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人民防空部门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从而大大提高了人民防空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快人民防空发展速度
长期以来,人民防空建设的速度滞后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其主要原因,除了建设经费的制约外,就是人民防空建设的科学技术含量比较低,科研体制不完善,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创新是薄弱环节。目前,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实现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防空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和应用高科技,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人民防空建设坚持科技强业,进行科技攻关,就能解决人民防空建设中的各种技术难题,如人民防空指挥自动化建设,预警通信、指挥通信、警报通信和协同通信网的建设,人民防空工程和设备设施的平战功能转换,构建防空防灾一体化的体制,以及提高人民防空平战结合项目的费效比等问题。同时,坚持科技强业,广泛应用高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方法,就能提高人民防空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实现高效率、高效益、高增长,低物耗、低能耗、低污染,节省投资,提高工效,加快人民防空建设的发展步伐。
人民防空建设坚持科技强业,一是必须强化科学技术出生产力、战斗力的意识,增强科技强业的紧迫感、责任感;要加强对人民防空科研的领导,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民防空科研领导体制,加强科研院校建设;重视人民防空队伍人才培养,增强科研队伍力量。三是要组织科技攻关,开发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转化已有的科研成果,解决人民防空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四是要密切跟踪国外民防发展动态,加强学习和交流,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人民防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改革推动规律
改革推动规律揭示的是改革创新与人民防空建设发展的内在联系。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改革才能发展。”
在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人民防空建设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改革是人民防空建设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随着国际军事斗争形势的发展和现代军事的变革,现代高技术战争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人民防空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战争的发展变化强制性地引发了人民防空建设的改革创新,由过去坚持“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变到应付高技术局部战争上来;由过去着重单一的“深挖洞”,转变到加强组织指挥、通信警报和防护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建设上来;由过去大搞群众运动,“与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长远建设,注重人民防空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上来;等等,以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其次,改革是人民防空建设适应国家改革形势的要求。国家的改革发展一日千里,冲跨了传统的思想和理念,革新了束缚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在改革的大潮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人民防空建设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国家改革的形势,不被历史所淘汰。第三,改革是新时期人民防空建设加快发展的需要。和平时期,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城市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人民防空建设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建设,势必滞后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防空建设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增强生机和活力,加快发展速度。
从人民防空建设改革创新的实践看,要使改革真正成为人民防空建设发展的动力,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强化改革创新的意识
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来自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和守旧意识。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意识。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国家改革方针政策为指导,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只要有利于人民防空建设长期准备、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城市的人民防空能力,有利于强化人民防空职能、理顺内外关系,有利于发挥人民防空优势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多做贡献,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搞好人民防空建设,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大胆地闯。要本着与时俱进和对人民防空事业负责的精神,用于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改革的新经验、新举措,促进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
2、要搞好改革的总体设计
人民防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总体设计,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成效。人民防空建设改革的初始动力,来源于和平时期人民防空建设实践的需要。在指导思想实行战略转变的新形势下,人民防空建设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缺乏理论准备,从思想发动、局部改革到全面铺开,采用的是一种随机碰撞、相机行事的战略,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改革,互相之间很少关照,只能在改革中摸索经验,在摸索经验中改革。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状态是难免的,而且还有调动各个层次改革积极性,解决燃眉之急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没有总体设计的改革方法已成为制约深化改革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制定改革的总体设计,在认清现实、预测趋势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的原理,统筹分析,在总体上勾画出人民防空建设的改革蓝图,实现人民防空建设改革的整体推进。
3、要抓住改革的关键环节
牵牛要牵牛鼻子,人民防空建设改革要抓住关键环节。所谓关键环节,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人民防空建设改革存在着许多复杂的矛盾,这里面有一个居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矛盾。只要这个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当前人民防空建设的主要矛盾,是国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的需要与人民防空职能不完善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国家规定人民防空部门的基本职能是平时主管人民防空战备建设,战时实施防空袭斗争的组织指挥。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单一战时防空的职能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路子越走越窄,成为人民防空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完善人民防空的职能,从总体上实行平战结合,实现防空防灾一体化,与国际民防接轨,这是人民防空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民防空建设改革的主要任务。
4、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人民防空建设改革的任务很艰巨,困难很多。这就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努力实现突破性进展。
一是要在改革的广度上下工夫。改革涉及到人民防空建设的方方面面,各项工作都需要进行改革,不能搞单打一。对那些眼前有重大经济效益的改革工作要继续抓好,对那些眼前虽然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但却对战备和人民防空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作,一定要引起重视,切实抓好。要在突出改革重点的同时,注意各项改革工作的协调发展,以谋求改革整体的最佳效果。二是要在改革的深度上下功夫。要着眼于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紧紧围绕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立足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来运筹谋划,在提高人民防空的总体防护能力上实现新的突破;要着眼于和平时期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在改革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人民防空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壮大人防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要在拓宽人民防空职能、实现防空防灾一体化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要在改革的速度上下功夫。紧紧抓住影响人民防空发展速度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建设经费问题,切实落实现有的收费政策,防止“跑、冒、滴、漏”。同时,要千方百计利用市场经济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外资,寻找合资、合作伙伴,以加大人民防空建设资金投入,加快人民防空建设速度。
协调发展规律
协调发展规律揭示的是人民防空建设内部及与外部相关因素之间内在的联系。
人民防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其外部,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有密切的联系;在其内部,包括了组织指挥、通信警报、工程建设、人口疏散建设、防空专业队伍组训、宣传教育、财务物资管理、设计科研和人才培养等许多子系统。因此,人民防空建设必须协调发展。
1、必须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防建设的子系统之一,决定了它的发展必须适应国防建设的要求,贯彻军委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随着空袭兵器的日益高技术化,空袭已经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独立阶段和主要作战样式。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环境看,空袭将是国家面临的主要威胁。我国的国土防空体系由要地防空、军队防空和人民防空组成,人民防空是国家整个国土防空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站在国土防空的全局,从大局着眼,从整体着眼,切实把人民防空纳入国土防空体系,与要地防空、军队防空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积极防空和消极防空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体化的防空体系,统一规划,相互照应,协调发展。
2、必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人民防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必须融入经济建设之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一方面,人民防空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不能超越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承受能力,盲目地追求人民防空建设的高速度;另一方面,经济建设必须兼顾人民防空建设的需要,不能使人民防空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人民防空经费的增长,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把经济建设与人民防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同步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3、必须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人民防空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与城市建设密切结合,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把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做到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取得一笔投资双重功能的效果。在人民防空建设中,要坚持服从城市建设的需要,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积极为城市建设服务,增强城市的总体防护功能,并通过大力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增强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减轻灾害破坏程度;缓解城市建筑和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等矛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应兼顾人民防空建设的需要,符合防空和防灾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道路、人口分布、通信、供电、供水、基础设施等,都要具有防空袭和防灾害的功能,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在城市建设中,应当尽可能为人民防空建设创造条件,促使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4、人防各项工作须协调发展
根据系统论的原理,整体的性质不同于各个部分的性质,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人民防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各项业务工作就是许多子系统。各子系统优化组合,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才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人民防空建设不仅仅是挖洞,还包括指挥、通信警报、宣传教育和训练、人口疏散、专业队伍建设、设计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如果各项工作不能协调发展,存在着薄弱环节,就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因此,人民防空建设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并使其协调发展,以取得整体功能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