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90-025 18115157961 13915953612
戎光官网
首页>新闻中心>人防资讯

人民防空工作有哪些“必要性”和“紧迫性”?

人民防空工作有哪些“必要性”和“紧迫性”?

      人民防空工作是国防准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与国家的安全与战争息息相关,更是各级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实施战争准备和应对战争及抗击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和步骤。但因长期受和平环境、高枝术兵器发展的影响,以级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和部门,放松了人民防空建设的步伐,没有把人民防空工作摆到应有的地位,使人民防空建设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人民防空建设不但必须大力加强,并应长期坚持下去,不可须臾放松。

我国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决定着新时期必须加强人民防空工作

  我国和平崛起面临着严峻的战争威胁。战争是阶级和私有制的产物,二者没有消亡之前,战争没有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有人统计5000年来,人类经历了17000多次的战争,而发生在我国就4500多次,几乎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地域没有遭受战争的蹂躏,几乎没有哪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中华民族攸攸五千年文明史,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战争。我们诅咒战争,向往并祈盼和平,但没有理由对战争会奇迹般的消失抱有幻想。二战熄鼓七十多年,新的世界大战虽没有发生,但因为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常常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民族矛盾激化,宗教纷争四起,疆土之争、资源之争接二连三,加上霸权主义包藏祸心地挑唆利用,局部战争愈演愈烈;强权政治下的惩罚性和干涉性战争也日益加剧。这些年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马岛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可谓连绵不断。在一些地区,“和平”就象拳台上两位拳击手短暂的“喘息”。战争的阴影仍旧笼罩着这个动荡的世界,其无可争议的还要伴随人类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人民防空工作有哪些“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复杂多变的地沿环境是可能诱发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我国陆路与15个国家相接壤,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还有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美国。世界上有7个超过100万军队的国家,在我们的身边就有5个,复杂的地沿环境使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奋斗,现在的边界地带乃为最安宁的时期之一。但是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中日之间存在东海和钓鱼岛之争,中印的边界问题尚未解决,前不久还发生中印洞朗对峙。其他国家对中国南海的许多岛礁和海域宣称拥有主权,占领、开发或拥有争议。

人民防空工作有哪些“必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赢得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经济发展时空,奉行和平发展、韬光养晦的对外政策,我们的经济空前发展,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则“刺激”了霸权主义、地区霸权主义和军国主义原本贪婪的神经。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制造事端,支持台独、藏独、疆独、蒙独的同时,直接和间接、明和暗地图谋对我国进行分划,努力把我拉向战争的边沿。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公然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美国的军舰几次在海上拦截我国商船,2001年其大型侦察机在南海制造了撞机事件。

人民防空工作有哪些“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下,美国国家战略立足于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和“美国优先”,特朗普总统宣称,中国将成美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竞争对手。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12月,白宫公布特朗普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俄等国列为“竞争者”。美国将把主要精力对准中国,包括它的军事力量部署。过去是“离岸平衡”,现在是“赤膊上阵”,而且从幕后冲到前台,从遮遮盖盖到明目张胆。

现代战争作战形态的变化,使我们的防空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航天航空兵器成为了战争舞台的主角,空天一体战的作战样式形成,空袭已是作战中的主要破坏形式,尤其是对大中城市的空中打击,是敌首选目标。其主要表现为:稳、准、狠、快、难,五个字。

人民防空工作有哪些“必要性”和“紧迫性”?

  稳。就是战争主动权稳稳地掌握在拥有高技术装备者手中,稳扎稳打,稳操胜券。近几次局部战争表明,握有高枝术装备的列强,仗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什么时间打就什么时间打。比如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军的作战目的是颠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那么其打击的目标主要是伊军的各级首脑指挥机关、指挥控制C4I系统和伊军部队。

  科索沃战争,美军的作战目的是支解南联盟,彻底打消塞尔维亚的抵抗意志。78天的空袭,70天是对南道路、桥梁、水、电气等国计民生的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以破坏战争潜力为目的的超常规空袭,造成的震撼力和破坏性,不但导致科索沃等城市的居民难以生存,更使其心灵受到摧残。因无电无水,不能生火做饭、连厕所都臭气熏天,最终由众志成城的反抗而导致投降。科索沃战争南联盟的最终投降,不是美军对其军事和政治目标的打击而屈服,而是来自于对水、电、汽等民用设施的破坏,使之民不聊生而弯腰。

  伊拉克战争和啊富汗战争,美军目的是“占领”。作战方式主要以“瘫痪”防空指挥系统、实施斩首行动和消灭其军事力量。对民用目标,采取不彻底破坏的保护性打击。比如对伊拉克,幼发拉底河水库水电站的袭击,为保护水坝不被破坏而影响其占领后重建,则采取串联式,用一枚导弹先在水轮机水坝顶端打一个洞,第二枚导弹接着从洞口钻入,把水轮机炸毁,使伊拉克暂时停电,而水库大坝则完好无损。

  准。就是命中精度准。随着红外、激光、电磁、全球定位系统等精确制导技术的应用,使二战、越战期间的“地毯式”轰炸,基本上被“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取而代之。现美军万里之外导弹的误差,小于15米。如1991年1月17日美军空袭巴格达,从空袭录像中可以看到,固定在飞机身上的装有红外传感器的摄像机上,清楚地显示了当飞机上瞄准具的十字线对准目标——伊军防空司令部的一幢大楼时,倾刻间,这座大楼便化为乌有。据西方军界估算,海湾战争中激光制导炸弹、巡航导弹和B-52实施轰炸,在卫星的控制下,误差仅为10米,这些武器几乎可以直接命中小的桥梁、洞库和地下掩蔽部。科索沃战争中,其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率达78%,对我大使馆袭击的5枚导弹匀在万里之外。到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时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使用率达到95%以上。

  狠。手段狠毒,使用的弹药威力大。以核弹,集束炸弹、钻地弹、温压弹等各类高爆弹药组成的高威力弹药群,以及电子战武器大量加盟,以“软杀伤”、“硬摧毁”等多种突防形式“光顾”战场,使未来战争上演的将是一场“陆海天一体”、“软硬兼施”的空袭大观,使杀伤破坏力大增。弹头威力达1000万吨的美国“大力神”导弹,其破坏半径足以使24公里内的各种民用建筑物、450平方公里面积内的物体受到摧毁。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钻地弹对伊军一深埋地下300米的工事,使用连继定点打击的形式,给予摧毁。阿富汗战争中对隐藏于山洞中的塔利班武装人员,用温压弹在洞口爆炸,把洞内氧气吸干,把人员全部憋死。

  快:就是敌军各武器系统的反应快,运行速度快,隐蔽突然。如美军地下发射井内的地基导弹,接到指令到发射完毕的反应速度只5分钟;美、俄射程达12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速度可达20倍音速,从东半球打到西半球,只需30分钟。隐形技术和超高、超低空技术的应用,使空袭的隐蔽性、突然性大大加强。如美国的F-117在伊拉克和科索沃战争中多次突防成功,F-22、F35及隐形军舰,大量部署在关岛基地,对我直接保持攻势。

  难:就是受打击方的防御难,抢险、抢救、抢修困难。面对隐形、高速、变规等高技术突防的导弹的袭击,防御一方很难进行有效的拦截。现在美俄及西方国家都在研究反导技术,成功率有多少不可而知。二是抢险、抢救、抢修难。如一座中型立交桥,修建至少要在半年以上,而敌一枚精确制导炸弹只需几秒,一个大型的发电厂,需要几年才能建成,几枚导弹炸毁也就几分钟时间。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城市一枚千吨级当量的核弹几分钟就可化为废墟,二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当量才300万吨级。科索沃战争美轰炸造成的战争创伤,需15年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未雨绸缪,才能防患未然

  事实一再证明,无论是富国还是强国不认真进行战争准备,都有可能遭受敌方的打击。我国清朝时期,通过康、乾盛世的发展,可以说是世界首富,即使到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中国的黄金储备还是世界第一。但因从乾隆中期开始,大国中心主义抬头,武备松懈,纵横驰骋的八旗兵,皆成纨绔子弟。英国商人马乐嘎尼,用英国最先进的火枪、火炮与乾隆做买卖,乾隆推给大将军福康安,福康安却让人把这些武器放在了圆明园的珍宝室,到第二次鸦片战争4800人的英法联军,还是用这种先进的武器再次打败清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庞大的大清帝国还没有觉醒。英军法联军不但把金银财宝抢劫一空,我们割地培款,人家还把这些先进武器又高高兴兴地拉了回去,中国一百多年的耻辱,就是在这种从上到下毫无战争准备的思想里带到现实。从此,由一个世界强国变为一个任人宰割弱国,丢掉了大量的国土和资源。

  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不单单是一个组织建设、工程建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工作,增强我们各级领导和国民的忧患意识和安全观念。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及普通人民群众,都抱有忧患,认真进行战争准备。

人民防空工作有哪些“必要性”和“紧迫性”?

人民防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决定着新时期必须加强人民防空工作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亲切会见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代表时指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要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

人民防空工作有哪些“必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局部战争的目的有限,往往不追求彻底消灭对方军队,也不单纯地攻城掠地,而是通过有限军事行动,特别是空袭重点目标,迅速破坏对方防御体系和战争潜力,摧垮其抵抗意志,动摇其政治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建有可靠的防护体系,具有强大的人民防空(民防)能力,能够确保在巡对方高技术空袭的情况下有效保存自己,就能使敌方无法迅速达成目的,并付出沉重代价,使之因顾及战争结果而不敢贸然行动。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在我北部边境陈兵百万,一场大规模的入侵迫在眉睫。由于我们积极实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王称霸”的战略方针,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掀起全民防空备战的高潮,从城市到农村,都在挖洞储粮,对苏军的大规模入侵起到了有效的吓阻作用,前苏联才始终没敢轻举忘动。

  人民防空是国家防空的重要分支,对于保存战争潜力具有战略意义 。人民防空能有效保存国家经济潜力;人民防空能有效保存人力资源;人民防空能稳定民心士气。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高技术兵器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轰炸结束后,南联盟的部队神奇地从地下都冒了出来,整个战争期间只有4辆坦克被美军摧毁,就是南联盟利用早期的各种地下工程,进行了隐蔽和伪装。当南联盟的部队列阵回撤时,美国人都感到吃惊。

  人民防空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与全体公民的福祉息息相关。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损毁程度看,空袭所造成的灾难比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上好多国家如美、法、英、瑞等,匀建立的是防空防灾一体化的民防体系。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和各种事故多发的国家。在各色各样的灾害抢险中,我们人力动员是充分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调动了大量兵力,但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少。

人民防空工作有哪些“必要性”和“紧迫性”?

   人民防空专业救援队,尤其是人民防空的组织指挥体系和通信警报体系,在自然灾害面前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如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第一个对外的通信联系,是人民防空的电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防空的防灾、减灾、救灾职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的联系也将愈加密切,人民防空将直接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既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长远利益,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从地下空间的商业化开发到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从灾害管理到应急救援,从平时抵御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灾害、重大疫情到战时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处处都有人民防空的存在。

人民防空工作有哪些“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民防建设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共识。百余年来,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十分重视民防建设。许多国家认为,民防是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措施,它能使一个国家在战争中得以保持经济、工业、国力的可靠运行,使一个民族在战争危难时刻得以保持士气、信心和决心,以赢得最后胜利。不仅是国防威慑力量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效遏制战争的重要因素。在现代条件下,如果没有强大的民防,任何国家都无法生存下来。就连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也认为民防是“整个战略威慑力量态势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列为改善美国战略态势的重要方面。美国前总统里根就将“天基反导系统”、“大气层反导系统”以及国防和民防系统列为国家的三层防护体系。西欧一些国家,把民防喻为“不带枪的国防”和“总体防御的重要支持”。俄罗斯称,民防是“关系国家安危的最主要的战略措施”“是核战争总计划的一部分”。日本一直把民防“置于核心的地位”。就连在战火中进行民族权利机构改革的巴勒斯坦,也未忘记继续设立民防。目前,民防以与军事防御、经济防御和精神防御,构成了众多国家全面防御的四个主要支柱。

着眼高技术战争特点,把握人民防空建设努力的方向

  我们的人民防空建设,经过建国后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较完备地形成了组织指挥、防护工程、通信报警、人防专业队伍及战时临战疏散地域等一体化的工程体系。但是从近几起高技术战争来看,还远远不能与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相适应。

  要着眼敌首先打击指挥控制中心瘫痪作战指挥体系的特点,大力加强组织指挥和通信警报体系建设,使之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平时各级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组织指挥体系,储备适量的组织指挥和参谋人员,战时能组织起基本和预备等几套精干高效的组织指挥机构,保证一旦一个指挥部遭敌打击后,另一指挥部保证不间断地实施指挥。

人民防空工作有哪些“必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敌脉冲炸弹破坏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指挥通信网的特点,加强通信警报建设和器材储备。建立了有线指挥自动化网和无线指挥自动化网,建立了城区覆盖面95%以上的自动化信息警报器系统,形成了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和野战通信四位一体的通信保障网络,通信设备先进。加强科研力度,提高远程预警能力;高技术自动化通信设备防护能力脆弱,易受敌强电子干扰和精确打击,要在抗防能力、生存能力上加强研究和解决。

  针对敌对重要的国计民生目标重点打击的特点,加强对重点目标保护、人民防空队伍、疏散地域建设和研究。

  众所周知,石油、电力、工厂等设施是支持国家战争机器运转的支柱,是国家战争潜力的源泉。它受到严重打击,便会使国家战争陷入被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的多处变电站、热电厂、水电站被轰炸,重要的输电线路遭到“石墨炸弹”袭击,使塞尔维亚70%的地区断电达5天之久。另外,南联盟41%的军用油库和57%的军民两用油库遭到了严重破坏,这实际上使南联盟几乎丧失了燃油供应能力。战后,美国国防部在总结中说道:“对桥梁和电力系统等选定的基础设施目标的空袭,大大削弱了南军事当局对其部队的指挥与控制和普通人民的生存能力。”

  交通道路和桥梁是连接作战部队和战争潜力的纽带,是保障前方作战的动脉。这一网络的毁坏,将极大地影响国家经济的运转。在对南联盟空袭的所有目标中,除了25%的重要军队目标和15%的防空系统外,其余60%都是基础设施。据北约称,空袭行动中炸毁了南联盟12条铁路、50多座桥梁、5条公路二线、5个民用机场、20多所医院,100个无线电中继站,造成全国39%的广播电视转播线路瘫痪或严重损坏。而这些设施被破坏后,若恢复到战前的国家正常发展状态,需要15年的时间。

  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和加强怎样对重点目标进行防护,组建怎样的人民防空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抢修。目前我们的人防专业队伍。有些专业队如消防防火,医疗救护等专业队等,专业精,易集中,应急能力强,战时能够完成任务;而有些专业队受市场化运作的影响,则人员少,技术装备少,不易集中应急能力弱,战时完不成任务。如我们的工程抢险队伍,大部分散在个体或私营单位,而且大部分以农民工为主,平时数量庞大,战时集中困难。所以平时工作中,人防和劳动保障部门,在职工培训和劳动就业分配时,要掌握好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底数,以便战时扩编之用。

  加强临战疏散地域建设和研究。目前我们的疏散地域和疏散基地建设,基本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基础上,给地广人稀的各农业口区县划分了区域,以农村家庭的方式,承接城市疏散人口。基本的指挥,生活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水源建设,粮食储备等皆不足,承接能力有限。因我一旦与敌交战将是高强度的和长久之战,敌对我的空袭,在针对军事、政治目标的同时,将对我水、电、气等民生目标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以达先乱民再乱国之目的。而我们的疏散地域建设,则远远落后于战时的需要,吃、喝、住、行皆准备不够充分。所以要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机,加大投入,把我们的疏散地域建设好。从组织指挥、通信联络、交通运输,吃、喝、住、行全方位准备,才能有的放失,防患未然。

针对敌各类弹药尤其是核弹威力大杀伤力强的特点,大力加强人防工程建设

  我们的人防工程建设无论从数量、质量、防护等级、人均占有率等,都不能满足现代高技术战争,人员紧急疏散隐蔽的需要。尤其是我国是对敌有较强的反击能力的国家且是有核国家,一旦战争爆发,不会似南联盟和伊拉克等小国一样任人宰割,战争有可能会升级,那么防核袭击的人防工程就非常重要。切不可因为钻地弹、温压弹等新弹种的出现就忽视人防工程建设。因此,要借城市建设大发展的今天,大力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搞好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合理区分配置好,指挥工程、抢险抢救工程和人员紧急隐蔽工程,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综上所述,新时期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不但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紧迫。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战争形态的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给人民防空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赋予更加艰巨的使命。我们人防战线每一个工作者都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国防意识、责任意识,克服和平麻痹思想,下大决心出大气力,为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作出新贡献,对得起“国之大事”这一称谓。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用一个又一个人民防空的建设成果,作为对人防工作质疑声音的一种响亮回答,作为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的良好答卷。


0